日期是96年11月16日星期五,因為公務的關係到新竹小差,想說反正已到此地,辦完公事就是私人時間,於是在新竹車站下車後,就到附近地區探訪一下風城古蹟。


新竹車站迄今仍維護十分良好,創建於西元1893年,是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興建台北到新竹這段鐵路時建造。目前的新竹車站為磚造,由日人松口崎萬長設計,落成於1913年,也是台灣西部縱貫線上現存車站中最具歷史的。新竹車站屬台灣近代(從1910年開始)盛行的巴洛克式建築,四面皆有時鐘的鐘塔為其最大特色。新竹車站目前為三級古蹟。


出新竹車站直走中正路,就發現「迎曦東門」位在園環上。


據資料載述迎曦東門城屹立在新市中心已近一百八十餘年的歷史,西元1827年竹塹士紳鄭用鍚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,建立了四座城樓,東門為迎曦門,西門為挹爽門,南門為歌薰門,北門為拱辰門,日治時代因為實施街道改正,拆掉城牆與城樓,只留下了東門迎曦門。


過了東門,沿著東門街進入,不遠就到了東寧宮,東寧宮又稱嶽帝廟與地藏王廟,內祀地藏王菩薩、東嶽大帝、神農大帝、延平郡王等諸神。據說東寧宮是以地藏王為主神的陰廟,鬼門關閉這一天是地藏王的誕辰日,所以每年農曆鬼月的最後一天,是新竹市東寧宮舉辦普渡眾生法會的日子。


新竹大遠百紅色接駁車


新竹城隍廟內外都是攤販林立,新竹摃丸、米粉,還有各式小吃,真是香火鼎盛、生意興旺。


城隍廟和一般廟宇有很大不同,各式刑具齊備,具有警世勸善教化的意義。


經東門街轉北門街,有一長和宮和水仙宮並立眼前,據考清乾隆年間,新竹的市街逐漸發展了起來,為求精神之寄託,於1742年在竹塹北廂建立這座媽祖廟,後因為於北門外,所以稱為「外媽祖」,竹塹的郊商也求近便而以長和宮為議事之地點,成為各郊商的信仰中心。「長和宮」奉祀的媽祖神像是由湄洲媽祖祖廟請來,也是桃竹苗地區最早的媽祖,廟名取「長和」,是要船頭行長久合作,和平共處的意思。


順著北門街續行,約莫幾分鐘就看到「進士第」及「鄭氏家廟」,「進士第」是開台進士鄭用錫的宅第,通史記述鄭用錫為清淡水廳竹塹人,嘉慶15年中秀才(1810),嘉慶23年中舉人(1818),道光三年(1823)赴京殿試,賜二甲進士出身,為開台進士第一人。


鄭氏家廟,當然就是鄭用錫蓋來供奉其列祖宗的廟了。


風城古蹟位置圖(取自Tony自然人文旅記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hyng(小謝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