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9點多與Fuli來到牡丹車站,這是一個位於宜蘭線鐵路19K+600上的招呼站,半月形的月台是其最大特色,此外,「牡丹坡」的路線最大坡度有千分之16.7,雙溪端是海拔較低的位置,所以北上牽引噸數較重的列車(如水泥貨物列車)必須加掛輔機幫忙推,否則很有可能動輪空轉爬不上來。


石笋(筍)古道的入口從福壽橋右邊的石階而上,接一小段產業道路,路旁有菜園。


產業道路經柚仔園後有叉路,取左路直行,不遠就可發現路右的登山口了。


進入之後,發現兩旁桂竹林非常茂密,行走在竹林小徑之內,此際正值桂竹筍盛產期,心中不禁想起竹筍炒肉絲的美味。


巧遇園主夫婦採收竹筍,我與Fuli二人都說會扒竹筍皮,經他們同意後,各拾一支試試手藝,帶著幾分好玩的心態,扒桂竹筍皮有些要領,從筍尾折一下,然後用兩根手指給筍皮捲下來,三兩下就清潔溜溜,露出鮮嫩青翠的筍肉了。


試完扒竹筍皮的本領之後,與園主閒聊一下,繼續上路,整體來說,這條古道到達鞍部的前半段有幾處路況稍差,雜草叢生。


竹林內赫見一朵白色百合,清新脫俗,一塵不染,讓人眼睛為之一亮。


約10幾分鐘上坡路之後到達鞍部,路左發現有登山條及指標,往石笋尖山圖根點2分鐘。


石笋尖位於樹林之內無展望,地上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。


石笋尖下來之後直走,有叉路往燦光寮、南草山,見路徑不佳決定不取,循古道主線續行,路旁有幾處古厝遺跡,殘壁斷垣之中,憑添幾分落寞惆悵的古意。


古道續行,路況好轉,漸入佳境,山風徐徐,鳥叫蟲鳴。


接著古道越溪而過,此處應屬石笋溪上游,溪水冷冽清澈,登山之餘,洗臉洗手,沁涼舒暢。




古道末段,行止於厚厚的枯葉覆蓋的步道上,感覺柔軟舒適。


路旁土坡有許多坑洞,洞口旁有土堆,此區土質鬆軟,顯見野生保育動物「穿山甲」相當活躍。


不久步出林外,乍現天光,豁然開朗,眼前菜園小世界,是地主耕作最真實的「開心農場」。


四季豆棚架


石笋30號土角厝


下山了,石笋30號宅右側出口,沿著泥土產業道路而行。


續接水泥路之後,轉為柏油產業道路,經檳榔園,路右有一石造小福德祠,石洞徵宏福,笋尖列老神,庇蔭地方社稷,旁有一石笋造型奇石號曰「筍角穿苔化玉龍」




過石笋大橋後接102公路,續步行回到停車處,公路位於鐵道的下方,一列貨物列車疾駛而過。


日期:99.5.16 天氣:晴   步行時間:約3小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hyng(小謝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