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7:49在汐止車站搭乘往花蓮的自強號列車,難得一個周末假日好天氣,和友人Fuli結伴同行,可能是假日的關係,今天列車上人很多,很難有立足之地,站了差不多50幾分鐘,8:45到達福隆站下車。
因為近年來國內旅遊風氣興盛,福隆地區除了海水浴場、草嶺古道、舊草嶺隧道再結合自行車運動,另外還有遠近馳名的福隆便當,使得此地觀光產業蓬勃發展。有鑑於此,為了提升服務品質,也為了國際形象,今日的福隆車站,台鐵局不論是就站體外觀、旅運設施或各項觀光嚮導地圖、指標各方面的改善,都有很大的進步。
出站左手邊第一家,就是福隆鄉野便當店,雖然看板看起來有點老舊,它可是正宗月台便當創始店。時間9點還不到,裡面的師傅們已經忙了一個早上,洗米、炊飯、炒菜、包便當,一刻也沒閒著。這麼好的天氣遊客肯定不少,為了滿足許多遠地而來的饕客,不僅可以填飽肚子,還可吃到令人懷念的、鐵路月台便當傳統風味,一定要趕快多準備一些才行。因為這家店經營者正是Fuli的大姐,一下車,Fuli就直接進去裡面拿了2個便當出來,來福隆沒吃個福隆鄉野便當,未免有虛此行美中不足,和Fuli一起來福隆同遊,就是有這種口福。
站前有許多自行車出租店,為了滿足大眾消費者需要,各式樣的自行車應有盡有,不管是大人騎的、小朋友騎的、情侶要騎的,就算是不會騎的,保證都可找到適合的車款,另外店家還附上DM導覽解說圖,真是顧客導向服務週到。
車站距離舊草嶺隧道有2.2公里,若從福隆車站至舊草嶺隧道南口單程有4.5公里,我與Fuli2人沒有租自行車,沿著鐵路旁的自行車道行走。
一路上享受暖和的陽光,哥兒們安步當車,路旁細碎的小花點綴其間,還有三月的杜鵑花迎風輕舞,溪水清澈見底,魚蝦悠遊,經過農園,還有濃郁的柚子花香,漫步走在這鄉間的小路上,別有騎自行車之外的樂趣。
爸爸媽媽騎協力車,小朋友騎小車,一家和樂融融來騎自行車,多麼溫馨的畫面啊。
經過基督教教會時到裡面涼亭稍休息一下,哥兒們一起享用傳統美味的福隆便當,餐畢,見教會屋舍之後花木扶疏,隨性瀏覽一番,階梯步道的邊坡上,乍見台灣野百合已經盛開,潔白無瑕清新脫俗,輕輕地捎來了春天的氣息,讓人驚艷。
遊客中心入口一旁的涼亭下方,有「吉次茂七郎紀念碑」,中、英、日三語簡介文,娓娓道出吉次君的生平事略,這位當時負責舊草嶺隧道現場工程總監的日籍工程師,因日以繼夜辛勞而罹患重症,在隧道完工的前1年便逝世了,其對宜蘭線鐵路的貢獻,誠令人感佩矣。
遊客中心右下方就是舊草嶺隧道的北口,洞口上方有當時台灣總督府總務長官賀來佐賀太郎題字「制天險」。
因為假日遊客多,隧道內曾發生自行車撞傷行人事件,目前舊草嶺隧道管理單位有一新規定,例假日禁止民眾徒步進入,而且入口處派有警察駐守管制。原本與Fuli計劃先走隆嶺古道,然後從南口那端再走隧道過來,今天遇上這個新規定,恐怕無法如願完成O形路線了。
舊草嶺隧道因僅能供列車單線運轉,南北雙向列車必須在福隆或石城站交會,等候對向列車開過來之後才能進入,民國75年在舊隧道一旁新建可以雙線通車的草嶺隧道,舊草嶺隧道功成身退之後,便廢棄封閉達22年,民國97年有關當局將其重新整修,轉化為自行車道,不僅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的發展,更使舊隧道賦予新生命,也提供鐵路文化一個事實見證,成為最佳的歷史教材。
從遊客中心左後方的內隆林街進入,一路緩上坡直行,不久遇一橋頭前有叉路,直行是往第十公墓,取右上。
產業道路沿著山腰緩上,大致循著隆隆溪谷而行,約20分鐘左右路旁有一巨石題字「內有七星墩地硐,林木參天勝山峰,石堆促成分布廣,塔似仙境成寶藏」。
七星堆巨石錯落,不過雜草叢生路徑難辨,非隆嶺古道入口,莫入。
再往前續行,路左有心齋橋叉路,紅色「隆林古道」四字加箭頭指示,讓人心生疑竇,隆林古道與隆嶺古道一字之差,是否有誤?是同一條古道嗎?或者2條古道有無相接?
好奇心使然,與Fuli二人決定一探究竟,過橋後,捆成一束束的桂竹,整齊的倚靠在擋土牆上,頗為壯觀。
水泥路僅百公尺左右,盡頭無路,擋土牆結束之處有水泥便道階梯,發現有登山條便跟隨而行。
上來之後有叉路,直上路況佳,不過登山條是往右平行竹林小徑。
小徑穿過桂竹林,之後在一處彎道越過小溪,路況越走越糟。
雜草叢生,路徑難辨,判斷久無人行,決定撤退,原路折返心齋橋,續沿產業道路往上走。
走了很長一段產業道路之後轉為碎石路,後又接水泥路,再過一水泥橋,出現三叉路,據查蕭郎前輩圖得知左前方土路,就是剛未進入雜草叢生路出來的路,直行水泥路地上標示「禁止進入」,但未掛鐵鍊,再往前,路左有菜園,路右駁坎就是登山口了。
終於到達隆嶺古道登山口
古道幾乎全程都位於林蔭之下,沿途可見聚落遺跡,蕨類植物極為茂盛,路徑尚可,不難行走。
山上巨木氣根落地,儼然八爪大怪獸一般。
自登山口約15分鐘左右上至鞍部,地上有一石造土地公廟,藍天隊在樹幹上掛著一塊「石城仔嶺水頭土地公」的牌子。
叉路左往大堀澳山,直行越過鞍部。
鞍部上俯瞰石城外海景觀,山海壯闊,浪濤洶湧,越嶺之際,臨崖吹風,實在足爽。
越嶺之後急陡段直下,沿途有許多整簇的竹林,看起來都像是古厝地。與Fuli邊聊邊走,這隆嶺古道是昔日最早的淡蘭古道的一段,頗有歷史意義,如果地方當局可以重新加以整修,結合舊草嶺隧道構成O形路線,必可吸引更多登山遊客前來。
古道漸趨平緩,路旁又發現一座空空的石頭土地公廟,公路車輛與海上浪濤的聲音也愈來愈清晰了。
空曠處俯瞰海岸景色
古道的出口沿著擋土牆邊坡下來,接台2線濱海公路,四月的白色柚子花開,空氣中瀰漫著濃郁花香。
越過台2線,對面就是石城服務區了。
舊草嶺隧道南口
石城服務區展覽室,設「石城」地名由來解說牌。
觀景台
石城服務區圓形雕堡,一旁為目前列車行駛的草嶺隧道,望著後面的崇山峻嶺,與Fili二人研究著...噫~~不知剛剛是從哪一座山翻過來的耶~~
大樹下,大家正專注聆聽街頭藝人美妙動聽的薩克斯風樂曲演奏,只是聽歌的人多,投錢的人少。
本省東北角海域因冷、暖流通過,有許多迴游魚類經過,在石城外海利用澳灣及礁石地理特色,適合設置定置漁網捕撈漁獲,因此本處也成為本省重要的定置漁場。
見隧道南口沒有警察管制,為了完成O形路線,不顧禁令,我與Fuli二人毅然決然徒步進入舊草嶺隧道,走旁邊一點。
隧道全長2167公尺,估計步行約需40分鐘,隧道中有一處宜蘭縣與新北市分界線,原來這隧道還是橫跨了兩個縣市。
隧道內保存木製古老的石城站名里程牌
回到福隆車站,已經下午1點50分了,看看排隊買便當的,還有車站出口階梯上,排排座吃便當的,來福隆不吃福隆便當者,可能不多吧。
日期:100.4.2 天氣:晴 行程時間/里程:約4.5小時/10公里
- Apr 03 Sun 2011 20:26
隆嶺古道舊草嶺隧道O形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