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溪和平老街 (3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1).jpg
寒風冷冽的早晨來到大溪中正公園,灰濛濛的天空斜雨飄落,一隻鳥仔孤單地停佇在葉已掉光的樹枝上,這種天氣實在不宜出遊。
不如找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休息一下,還比較實際一些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2).jpg

大溪和平老街 (4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6).jpg
鳥的心情其實也不是我可以捉摸的,祇是借景抒情罷了,漫步走到大溪神社前,天氣溼冷,遊客稀少,感覺十分冷清。
據載,大溪神社是桃園縣最早的神社,昭和7年(民24)10月30日舉行安座儀式,次年8月3日啟用,大溪神社位階屬於「鄉社」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7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9).jpg
光復初期,大溪神社屢遭破壞,拜殿和主殿拆除後改建成「超然亭」,現超然亭基座即昔日神社正殿的礎石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10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11).jpg
大溪橋橫跨大漢溪上,為大溪鎮的景觀地標,其橋身採用和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風格,典雅浪漫的建築設計,充滿藝術氣息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12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13).jpg
淒風寒雨中,冷清的公園內,不見遊客,唯有老楓香,挺拔身影,屹立不搖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14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17).jpg
乍見一朵寒梅初開,凝視著風雨中的小花和未開的花苞,含著水珠,她展露出堅韌卓絕,傲立風霜的個性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19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20).jpg
大溪和平老街,外觀保留完整,經過政府與地方居民合作整體規劃的「老街再造」,具有觀光休閒、文化教育、古蹟保存及產業特色等多重功能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21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22).jpg
走進老街,彷彿時光倒流返回昔日的歲月一般,那一景一物莫不見證著過去大溪的風華與人文,實在耐人尋味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23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24).jpg
大溪和平老街 (25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26).jpg
仔細端詳老街的古厝山牆立面,有的是姓氏、有的是店號,立面上華麗精彩的裝飾,盡顯出和平老街巴洛克建築特色。
大溪昔稱「大姑陷」,源自於凱達格蘭族霄裡社人以其稱大漢溪為「TAKOHAM」之音譯而來,也就是泰雅族語的「大水」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27).jpg 大溪和平老街 (28).jpg
觀協和黃日香、廣生堂、玉寶堂、再生...這些山牆上的匾額店號,在大嵙崁溪航運興盛的風光時期,可是地方望族呢。
有空不妨來大溪巡禮一番,看看老街風貌,體會一下昔日水運中心的人文歷史,順便再品嚐一下在地的大溪黑豆乾,是一趟懷舊又溫馨的知性之旅。

大溪和平老街 (29).jpg 2013楓石門 (57).jpg
日期:102.12.14         天氣: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地點:大溪和平老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hyng(小謝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