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來有爬了不少山、古道和步道,每逢周末假日不是和朋友一起爬,不然就是一人獨行,爬山好像是我的一種假日例行活動了。
不論春夏秋冬,不管晴天雨天,反正放假就是到戶外走走,接近大自然就對了。
東勢格越嶺步道已經走了N次,今天又來了,雖然對此路線一草一木、一景一物都已耳熟能詳,但一腳一步走在古道上,除了熟悉感覺依舊,
那種親切踏實仍然不減,少有古道路線讓我如此青睞,而東勢格越嶺步道(又稱為瓜寮坑溪步道)至今仍是我的廚房路線。
這條步道登山口從平溪國中前上來,全長3.4公里,前段是平緩的碎石路,山腰路沿著瓜寮坑溪而行,以前是礦坑出來的運煤車路線,
遺存的運煤橋、礦坑事務所,還有坑道洞口,都是昔日黑金歲月留下的確鑿見證。
東勢格越嶺步道是一條值得探訪的古道路線,充滿歲月的痕跡,越走越有古味,至今常有山友來走,也有師生校外教學,增進自然人文認識。
續經過一座水泥小橋越溪後陡上坡至雙土地公,古老的石砌土地公廟一在溪左,一在溪右,守護著瓜寮坑溪兩岸,接下來繼續沿著溪畔前行。
今日大清早有當地居民在竹林下挖取竹筍,見遊客來爬山也親切問候,夏天天氣炎熱,除了要選擇如此古道清涼路線,
早一點開始行程也是好的,因為愈近中午天氣愈熱。從竹林間斑駁的古石階上,踩著晨曦的陽光,悠哉慢走咀嚼古道風味。
經東勢格古道第一處叉路過溪可往中央尖,續直行不遠處,抬頭望向右側石壁上方,尋覓艷紅鹿子百合花蹤,可惜花苞還很小,
估計此處最快也要等到八月中、下旬才有機會看到花影。
瓜寮坑溪一池清潭,溪水清澈而沁涼,第二處叉路右上可往峰頭尖,續走主線步道經溪谷之間爬上來,從巨石壁下通過。
大石壁下方,溪水清澈碧綠,波光樹影,魚兒成群,小瀑水花四濺,真是清涼又消暑!
小水瀑順著整塊岩石斜坡滑落,潺潺水聲不絕,飄落的楓葉有的駐留在岩石上,有的是順水漂流去旅行,我輕輕地踩過小溪上的石頭,
天光乍現,至一處小空地有拓墾遺跡,竹林之中傳來悅耳鳥鳴,時遠時近,宛如天籟。
古道續經竹欉旁沿溪行,再從古樸薄覆青苔綠階爬上來,泥土小徑經過柳杉林間,左有叉路往臭頭山。
續走主線直行,經過ㄧ平緩空地設有長椅,再往前從柳杉林間緩坡爬上,至鞍部再陡下就是東勢格十三號民宅,
曾於2012年於此處的梯田向陽坡發現艷紅鹿子百合花影,但自從2013年花株被截枝後,今已不復見。 (詳:東勢格(瓜寮坑)步道、 東勢格越嶺古道尋艷紅)
至東勢格十三號民宅,發覺梯田草長,已無牛隻蹤影,只見幾隻放養土雞,此處天熱無遮蔭,爬回鞍部柳杉林下稍坐休息,回程續走原路。 104.7.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