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走了一趟直潭山列7山大縱走,要爬上雞心尖途中,遇到一位女生已經從雞心尖前峰下來了,一時好奇便問她從哪過來的,
她說是走蕃薯寮古道過來的。因不在當天行程計畫路線,今天就來走看看。早上7點不到,新店站綠12公車大排長龍了,
綠12公車7時15分準時發車幾乎都是登山客,我在過蕃薯寮的下一站先帝宮下車,往前行過彎後水泥護欄缺口水泥階陡下,



這段水泥階陡下溪谷略顯荒廢,過溪後有「往雷公埤支線」指標,取右行,路跡清晰,



經過小攔沙壩續緩坡,遇叉路,直行是往蕃薯寮古道及雷公埤古道,先取右往蕃薯寮山。



叉路處緩坡爬上,約3分鐘至蕃薯寮山,海拔355公尺,有鑛務課243號基石,山頂依稀可俯瞰北宜公路,再原路折返,



續走蕃薯寮古道,約10分鐘爬上竹林間鞍部叉路,樹幹上有藍天隊指標,右往秀峰路茶廠,取左往雷公埤古道方向,



緩下坡,至竹林間第二處叉路依指標取左往雷公埤山,



據說,蕃薯寮古道是北宜公路未開通之前農夫從坪林挑蕃薯到台北的便道。現在古道上沒人挑蕃薯了,轉為登山客的踏青路線,
山腰古道已有清理過,路徑清幽平緩好走,路旁發現一處通風口。



原來這是一處礦坑通風口,由此得知昔日附近也有開採礦產,這也是當地的歷史遺跡,接下來小心通過山坡坍方區,



再轉入古道,過短木橋,先取左路往雷公埤山(右路往雷公埤古道、車閂寮、竹坑)。



往雷公埤山續行,沿途山蘇、苔蕨生態茂盛,林間可見間圳溝砌石及台地,不難看得出來此區是早期的聚落遺址。


沿圳溝續往前行,發現另有右叉路(二路均可通往雷公埤山),續直行。



林間可見早期大片的梯田砌石駁坎及引水灌溉的圳溝遺跡,轉為陡上坡至鞍部,倒樹有指標,直行是下往二格公園、栳寮站,



取右循稜往雷公埤山,途中有叉路,先取左,一小段拉繩陡爬,



通過寬大泥土路,抵雷公埤山(又稱五郎寮山),海拔548公尺,地上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,此處位於林間無展望,暫歇片刻,
原路折返,約1分鐘至途中叉路,



自雷公埤山返回途中叉路,改取左下,接回來時圳溝叉路,再走原路至溪畔叉路(不過短木橋),沿溪行,不盡的古道滄桑,



古道沿溪行,又遇坍方區小心通過,再接回古道路徑,漸緩下坡,林間有砌石駁坎遺址。



經過一處叉路,此時有山友從這一路下來,據說也是從雷公埤山過來的。再往前經岩石下有應公,溪谷對面另有石砌土地公,
並有「雷公埤古道支線」可接回蕃薯寮古道(不取)。



再往前不遠至雙溪口,又有叉路,左路指標溪畔古道(為雷公埤古道第二段,不取),右路過溪,竹林間拉繩陡上,



陡上保線路,經台電龍門-龍潭紅/白線086號電塔,地上有編號TPC470測量點,過電塔後進入林間,保線路後即車閂寮古道。



經查,車閂寮地名由來,為往昔居民以車閂子(車桑子)搭建木寮所形成的聚落。車閂寮古道於山林邊坡腰繞,起伏不大路況佳,
續自巨岩溪澗旁滿覆青苔古石階爬上,步出林間,出現大竹欉及廢耕農田,藍天下頓覺豁然開朗,



農田小徑直行,過短木橋,再走一段黃土路,就到了「秀峰路105號」民宅,有一大票山友在此集結休息。



民宅之後前方水泥叉路,上路指標「往鷺鷥潭山、九股山」,下路指標是「直潭山系縱走 往雞心尖、中嶺山」,本應下行,
但方才一大票山友先行卻走上路,以為有識途老馬帶隊,我就跟著走,先一小段緩坡上行再下坡,彎道處轉從右側竹林叉進入。



接著轉入私人綠竹仔園往上爬,三度跨過繩網出竹仔園後路徑不明,帶頭的在上面林內猶豫摸索,忽有人大叫右邊有路條,
於是我便超越而過,從右邊不明顯路跡鑽過雜樹林硬切過來,終於接到直潭山系縱走路線,取左往中嶺山方向,



約6分鐘至鞍部中嶺山叉路,續直行下坡,這段路上周從雞心尖走過來的,記憶猶新,加快腳步,約8分鐘至竹林十字叉。



右轉十份子古道翠峰路方向一路下坡,綠竹仔園內路徑甚佳順著山坡下來,途中有一小區孟宗竹林,綠竹筆直挺拔,高傲不羈,



十份子古道自綠竹林下來,部分路段已被柏油產道取代,續走髮夾彎繞下來,



至秀峰路173號民宅(此處為秀峰路產道終點),轉從屋後石階上來,順著駁坎邊坡旁農路小徑上爬,俯瞰山谷間壯麗梯田景色,



置身在駁坎邊坡上,欣賞腳下一層層翠綠梯田的美景,藍天白雲下,微風徐吹,空氣中飄散著一縷土地和青草的氣息...



最後來到青潭溪溪谷,於溪邊暫歇取水擦涼,熱氣全消,再拉繩踏石過溪爬上北宜路三段,越過馬路至對面251號民宅處站牌,
等候綠12公車回新店站結束今日行程。   1100509


※路線圖取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(1105),黃線是我的行走路線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uhyng(小謝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